
目前,我國建筑仍以混凝土結構。砌體的主要結構和混合結構體系為主,在實施建筑節(jié)能時通常采用外墻貼附保溫隔熱系統(tǒng)構造的方式,但是這種保溫隔熱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短,難以實現(xiàn)與建筑物同壽命,并且節(jié)能效果受施工質量影響較大,后期的維修和保養(yǎng)費用都較高。經過2年多的時間在德國應用相對較為成熟的疊合結構體系的基礎上研發(fā)了,節(jié)能環(huán)保型鋼筋混凝土疊合結構體系(以下簡稱疊合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既實現(xiàn)節(jié)能與結構一體化,達到保溫隔熱體系與建筑結構同壽命,又能取代傳統(tǒng)的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工藝,實現(xiàn)建筑工業(yè)化,順應綠色施工的潮流。因為德國的建筑結構一般是不考慮抗震的,而我國是地震多發(fā)地區(qū),大多數建筑物需要抗震設防,所以不能簡單照搬德國技術,而是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使之能夠符合我國的抗震設防要求。
疊合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從設計概念上屬于剪力墻結構體系,但是由于鋼筋混凝土疊合剪力墻(以下簡稱,疊合剪力墻)是由預制空心墻體或復合保溫層的預制空心墻體在施工現(xiàn)場二次澆筑混凝土疊合而成的,與鋼筋混凝土全現(xiàn)澆剪力墻(以下簡稱,普通剪力墻)相比,疊合剪力墻整體工作性能及抗震性能等均須通過試驗加以驗證。本研究先后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疊合剪力墻模型的低周反復荷載試驗,重點研究了疊合剪力墻的受力變形特征與破壞形式、承載能力、滯回性能、延性、剛度等抗震性能,并與普通剪力墻的受力性能進行對比有限元分析,同時還考察剪式支架(或格構式鋼筋)能否保證現(xiàn)澆混凝土與預制部分形成整體,共同工作。
由于經費資金及試驗條件等制約,試驗所涵蓋的測試。研究內容必然也難以面面俱到,只能在已取得試驗研究的基礎上輔以計算模擬等手段來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運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對疊合墻體進行非線性分析,采用建立的計算力學模型,模擬分析疊合墻體的抗震性能、裂縫開展與分布、應力應變特點、破壞模式等方面的特點和規(guī)律,最后需要與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為該結構體系的計算模擬分析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試驗所用墻體的高寬比為1.32,軸壓比為0.2,共分為三種類型:為普通剪力墻;為不含保溫層的疊合剪力墻,為含保溫層的疊合剪力墻。為考察疊合剪力墻中剪式支架的作用及疊合面的整體工作性能,而且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所有墻體均設計為一字型,并且不設置翼緣、暗柱或約束邊緣構件。
專業(yè)從事機械產品設計│有限元分析│強度分析│結構優(yōu)化│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杭州納泰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本文出自杭州納泰科技咨詢有限公司www.chatxx.cn,轉載請注明出處和相關鏈接!